俄乌这场拉锯战,说起来真是让人头大。你看,一边,泽连斯基最近话里话外都在透露点什么;另一边,特朗普倒像个站着说风凉话的旁观者,还顺带怼了拜登一顿。这局势吧,就好比两拨人在拔河,中间还夹着几个不嫌事大的搅和分子。咱今天就来捋捋这个复杂的局面,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先说说双方谈判这件事儿,讲真,不容易。专家们分析了半天,说主要难点有两个:一个是预设条件的问题,一个是信任危机。有意思的是,每次乌克兰提到要谈,都得附带些额外要求,比如恢复2022年前的边界啊啥的,这就跟打牌前非得先规定谁发牌一样,让俄罗斯很不爽。而反过来看俄罗斯,他们倒是放出风声说可以不设任何先决条件,甚至愿意拿之前《伊斯坦布尔共识》的框架再聊聊。但问题来了,这种无条件是不是表面功夫?没人敢保证。所以啊,你别看表面上他们俩坐下来喝杯茶,好像气氛不错,其实背后暗潮汹涌呢。
那《伊斯坦布尔共识》又是什么来头?简单来说,这是去年大家最后一次试图给和平找条路时搞出来的一份草案。当时想法挺美好的比如北约可以给乌克兰提供某种安全保障,但不用正式把它拉进组织内部,以此安抚一下俄罗斯对北约扩张的不满,同时也让乌克兰心里有点底气。听起来挺靠谱,对吧?可惜,到后来还是黄了,因为压根没签成协议。这就好比婚礼请柬都发好了,新娘新郎却临门悔婚,全场宾客只能干瞪眼。
不过最近泽连斯基态度似乎松动了一些。他今年年初的时候公开表示,切实的安全保障才是真正重要的事儿,而且没再提那些争议性特别大的东西,比如一定要加入北约或者收回全部失地之类。这么一改口,很多人觉得他可能开始接受《伊斯坦布尔共识》的基本思路了。不过嘛,他也留了一手强调具体行动得等美国和欧洲的大佬们达成一致才能敲定时间。从这里能看出来,美国尤其关键,就像那个负责掏钱包买单的人,人家一句话可能直接决定饭桌上的菜色和结账方式。
既然提到美国,那不得不扯几句他们自己的小算盘。一开始拜登政府鼓励乌克兰入北约的时候,可不是为了当雷锋,而是想着趁机削弱俄罗斯、扩大自己在东欧地区的话语权。但这一套操作下来,却引爆了一系列副作用:对俄制裁本来以为能让普京乖乖低头,结果发现能源出口照样赚钱,只不过换个绕远一点的方法而已;而欧洲那边因为能源价格飙升日子不好过,美国军火商却赚得盆满钵满,这叫什么?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呗。而且更糟糕的是,这番折腾不仅拖累全球经济,也让美国自己债台高筑、失业率走高。所以你看看,美式胜利听起来多响亮,但仔细琢磨,是不是吃力不讨好?
现在轮到特朗普出场了。他对当前局势可是点评不断,还专挑拜登政策痛批。他认为,从一开始推动北约东扩就是个错误,因为这样只会逼着俄罗斯做出激烈反应。明摆着嘛,他说,如果有人总往你家门口丢垃圾,你还能忍?虽然他嘴上没替普京辩护,但隐隐透出的意思似乎是在指责拜登不会处理事情,把原本或许还有缓解空间的矛盾彻底恶化掉了。不仅如此,他还讽刺道,现在白宫忙活半天,到头来伤害最大的是普通百姓,而受益最多的则是一小撮军工巨头。输家是谁?他问,当然就是那个天天喊赢的人。
这么看来,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这盘棋都够烧脑。不过还是那句话,再复杂的问题都有解决办法,只不过代价大小不同罢了。如果未来各方真的愿意稍微退一步,比如重新拾起类似于《伊斯坦布尔共识》这样的方案,也许能够找到那么一点妥协空间。当然啦,要真正实现停火,不光靠嘴皮子,更需要实际行动。而这些行动,大概不会那么快落地,因为背后的利益纠葛早已编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要拆开它,比爬珠穆朗玛峰还费劲呢!
信息来源:BBC新闻 俄乌冲突最新动态与评论

